近日,天津市和平区政府组织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及各街道在区政府召开推广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理工作经验会议,积极推广新兴街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先进工作经验。
会上,首先由新兴街围绕“三个机制”介绍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先进工作经验。一是绘制“一张图”,多措并举实现智能充电全面覆盖。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困难、充电困难等实际问题,遵循“全面排查,能建则建”的原则,全面摸排可开发利用建设充电设施的零星地块,持续开拓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破解了建设成本高、选址要求高等诸多难题,通过挂图作战、对表推进,改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24处,增建22处,因地制宜统筹安装智能充电端口910个,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28套,实现了充电车棚、充电桩全覆盖,电动自行车有棚可停、有桩可充、上楼阻停的安全环境。二是织密“一张网”,多方发力推动全域电价“商改民”。为解决居民充电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区发改委、城南供电公司、智能充电桩安装公司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谈判会商,基本完成了街域内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商改民工作,今年以来,完成22个点位,307个充电端口电价“商改民”工作,实现民用电价全覆盖,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吸引了更多居民使用,提高了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和周转率,进一步降低了消防安全隐患。三是筑牢“一面墙”,多元施策强化“飞线充电”长效治理。在社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街道坚持以机制建设为抓手,结合实际制定了《新兴街道电动自行车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方案》《新兴街道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暂行)》,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帮扶和处罚并举,注重长效管理。一方面解决充电刚需,为电动自行车使用较为频繁的沿街中介商户制作“充电地图”,就近规划和提供智能充电和停放点位,实现辖区28家中介商户全覆盖,搭建商户与智能充电桩安装企业联络平台,鼓励商户为员工发放智能充电装充电卡,引导员工电动自行车规范充电和停放。另一方面强化警示教育,定期组织九小商户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警示教育会,通过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定期开展上门检查等针对性措施,严防“飞线充电”现象的发生。
区应急局及区消防支队相关负责同志听取了现阶段各街道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的困难,对相关工作难点要形成部门合力逐一攻破,要求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推广新兴街的先进做法。最后按照市工作专班的工作安排对下一步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进行进一步部署。
搜索